目錄

聯盟九月記者會流程…………………………………………………… 1

公共化五原則…………………………………………………………… 1

聯盟的三大目標………………………………………………………… 1

聯盟簡則………………………………………………………………… 2

本日記者會訴求………………………………………………………… 3

OST 簡介………………………………………………………………… 5

聯盟的聯絡方式………………………………………………………… 7

附錄……………………………………………………………………… 8

【附錄1】教育與「推進台灣成為青年的安居社會」……………………… 8

【附錄2】青年彈性學習網絡三課程區塊舉隅……………………………… 10

【附錄3】B5G / 6G 商用後的生活場景……………………………………… 11


聯盟九月記者會流程

壹、半日流程

時間:9月28日 13:20~17:30(民眾參與時間13:40~17:00)

地點:臺北 NGO 會館(台北市中正區青島東路8號)

時間活動內容
13:40~14:00報到
14:00~15:00教育再公共化聯盟記者會
15:00~16:00Open Space
16:00~17:00綜合討論

貳、記者會流程

時 間活動程序
13:20~13:40場佈
13:40~14:00報到
14:00~14:03開場
14:03~14:05媒體拍照
14:08~14:20青年安居向前行
14:20~14:25發展全民國防教育
14:25~14:30待定向青年適性學習
14:30~14:35青年彈性學習網絡
14:35~15:00記者與聽眾提問

公共化五原則

  1. 平等取得原則:任何地域、財力或其他弱勢的國民,皆能平等取得政府提供之公共化服務。
  2. 公益規準原則:教育機構的運營,應以「學習者福祉」為依歸,而不是以商品市場上的「賣相」為依歸。
  3. 國庫分擔原則:公共化服務的大部分或主要部分,應由公庫撥款來運營和維繫。
  4. 權責相符原則:在國庫補助的過程中,提供服務的機構,得到的補助有多少,所應承擔的責任就應該有多少,所受到的監督就應該有多強。也可以說:「高補助高規範,低補助低規範」。
  5. 公開透明原則:在承受國庫補助的部分,資訊應該公開透明。陽光照進去越多,長期而言,公共化服務就會越健康。

聯盟的三大目標

一、推進台灣教育的治理

所以聯盟集思廣義,有許多法案與政策的建議。

二、改善台灣教育的方法與內容

所以聯盟也集合各方達人,發展各種課程,尤其是「發展全民國防教育」與「青年彈性學習」兩方面,有多項課程發展計畫正在進行中。

三、催化青年世代團結

青年世代團結是許多問題解方的鑰匙,所以聯盟不但廣邀青年參與,而且找很多大齡世代來幫忙催化青年世代團結,但絕不會去影響青年世代的主體性。


聯盟簡則

  1. 本聯盟名稱為「教育再公共化聯盟」,不申請登記立案,旨在推動 2024.01 總統與國會大選各候選人之教育政策,能儘量趨向「教育公共化」,台灣社會能走向多元社會。
  2. 本聯盟對教育之共識如下:
    (1)台灣社會應走向多元社會,避免形成金字塔型社會。
    (2)台灣教育應走向公共化,減少社經金字塔、學校金字塔、學生金字塔、國土金字塔的程度。
    (3)學生應自小參與治理自己的學習,以培養自主學習之習慣。年齡越大,治理範圍應增大,治理程度應加深。
    (4)各級教育機構應「開門辦教育」,將台灣當成為一所沒有屋頂的大學校。
    (5)學生應自小習慣群學:熟悉相互討論、糾錯求真、分工協作、信任相挺、立約承責等共振,自然養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相處模式。
  3. 本聯盟成員分「治理團體」,「響應團體」,「領域達人」,要件如下::
    (1)治理團體年繳5000元,為發起團體或為發起團體同意之後續團體。團體無須為社團法人或財團法人。治理團體共同分擔募款責任與行政工作。治理團體之間書寫平等,投票權數平等。
    (2)響應團體為認同聯盟理念與政策主張之團體,無須為社團法人或財團法人。有提供通路、連署、提供資訊之權利與義務。
    (3)領域達人由響應團體或治理團體推荐,依治理團體通過之章則邀請。有提供通路、連署、提供資訊、撰文之權利與義務。
    (4)聯盟大會由聯盟成員參加,投票規則由治理團體制定。
    (5)未被本聯盟議決除名者。
    (6)未聲請退出本聯盟者。
  4. 共同發起本聯盟者,為治理團體成員。日後加入之治理團體,須經治理團體會議議決通過。
  5. 本聯盟以治理團體半數以上(含半數)與會,為治理團體會議有效開會額數。一般事宜議決,以相對多數通過;修改「簡則」或「處分財產」之議決,以治理團體會議與會者半數以上(含半數)同意為通過。
  6. 本聯盟推舉召集人兩名,為無給職。
  7. 本聯盟得設各政策議題小組,與各政策次議題小組。
  8. 本聯盟得設執行秘書處,處理各項推動工作。

本日記者會訴求


議題立法政策
一、
因應
新生
兒縮
減潮

1.《教育編列與管理法》增加「中央教育發展基金」
 的法源。撐住非都會的公共托育、國小。
2.修改教育經費基本需求設算框架

1.以地區中的高中或大型國中為中心,將地區內的
 高中小編成「盟校網絡」。
2.在「教育基本需求設算框架」中,將自主學習納
 入教育的基本需求。
3.試行「軟性課綱」。

二、
學前
教育
公共

1.針對有「負面童年經驗(ACE)」之學童,規劃
 協助方案。
2.拉齊並改善幼教師的勞動條件。
 準公共幼教應納管,體現「非營利精神」。
3.幼教師成立「自我培力」與「勞動合作」體系。
4.於不賺錢地區再開設三千班幼兒園。
5.社宅留置幼兒園設班空間。









待定
向青
少年
適性
學習

《高級中等教育法》中增加「生涯發展高中」

生涯發展高中:
1.多樣的學習方式
2.學習者高度參與學習治理
3.群學,每生均有學習社群
4.入學年齡到24歲
5.鼓勵公辦民營
6.領證教師與獨立教育工作者皆可應徵
7.軟性課綱:基本主題(50%)、適性主題(50%)

協助
特殊
學習
需求
學生
增訂《實驗教育特殊學習需求學生補助要點》
四、
終身
學習
公共

1.終身學習推展會
  1.推展會層級拉高(由行政院政委以上召集)
  2.分組,每一組都要實質配置行政資源
  3.各分組在一定權限下有自主規劃權
  4.各縣市政府內要有對應的工作小組
  5.推展會成員來自各利害關係團體代表所推舉
2.終身學習經費應隨社會變化逐年提高















加課
資本
利得
稅,
租稅
負擔
率恢
復到
18%

恪守財政紀律

發展
全民
國防
教育

1.《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第11條規定之「動員準
 備分類計畫」,開放校園教學使用
2.防災士入法

1.大幅增加教育部學特司全民國防科的預算。
2.提高高中、國中、國小在國土靭性中的角色。

青年
彈性
學習


OST 簡介

OST 是「開放空間會議」(Open Space Technology)的英文縮寫。開拓文教基金會是國內的主要推廣單位。

OST能藉倡議者的「動能」,聚合一群人的興趣、才能、資源、人脈,為倡議者提供向前推進的可行方案。所以可以幫忙組課的初學者(如中、小學生),提高組課成功的機率。

基本流程如下:

  1. 由活動發起人設定大方向
  2. 與會者發起「討論主題」並張貼於預定討論的時段
  3. 依時段及題目與會者流動式的聚集討論,並撰寫紀錄
  4. 各場討論將紀錄張貼於「新聞牆」上,由所有與會者投票評點
  5. 收尾回饋
  6. 展開後續行動

各「討論主題」的召集人必需做三件事:

  1. 預先約定的時間到了,要召集會議。
  2. 盡量讓每一位參與者都有機會發言。
  3. 找人做會議記錄。

四條規則是:

  1. 出席的人都是最適當的(whoever come is the right people)
  2. 不管發生什麼,都是當時只能發生的事(Whatever happen is the only thing that could have)
  3. 不管何時開始都是最適當的時間(whenever it starts is the right time)
  4. 結束的時候就結束了(When it's over,it's over)

參與要領:

  1. 「雙腳法則」(The Law of two feet):每一個人為自己的學習負責,你可以在某一個討論時段,參加這一時段中你有興趣的議題,在這個議題上,若你覺得沒有學到東西,或認為自己在這項議題上已沒有貢獻,就可以運用你的「雙腳」,很自由的到別組去討論,或暫時休息一下也可以。你可以隨時加入討論,有事情可以自由離開再回來。
  2. 讓每位參與者都有機會發言,不再有演講者與聽眾的區別。
  3. 隨時準備迎接驚喜的心,勇敢的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時也敞開心門,傾聽別人的想法。

一、準備實體 OST

(一)場地佈置:
  1. 大型場地,可以將所有人排椅子圍成一個大圓圈。備紙筆與大型海報,可以排定各討論主題的場次。
  2. 數個討論時互不干擾,卻又能彼此走動的小型討論場地。可以是大型場地的角落。分發記錄紙、原子筆、便利貼到各組。
(二)準備器材:
  1. 全開紙張
  2. 奇異筆(紅、藍、黑)、彩色筆
  3. 各色便利貼
  4. 紙膠帶
  5. 圓形貼紙

二、準備線上 OST

  1. 線上會議軟體,如:google meet、jitsi meet、webex…等
  2. 即時共筆工具,如:Google文件、etherpad、石墨文檔…等
  3. 海報牆,如:jamboard 、 conceptboard 、 Miro…等

聯盟的聯絡方式

聯盟官網:http://gogopublic.net/ggp/
聯盟臉書粉絲專頁:https://reurl.cc/n79gD8
捐款資訊:
代號:新光銀行(103)
戶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振鐸學會
帳號:0338-10-100843-0
連絡信箱:gogopublictw@gmail.com
聯絡電話:(02)-2221-1391

【附錄1】

教育與「推進台灣成為青年的安居社會」

「推進台灣成為青年的安居社會」是聯盟的第五大訴求,這個訴求又簡稱為「青年安居向前行」。

教育並不是教學生如何應付考試,而是依據學生主體性,幫助他們「讀懂世界、改善生活、探索生涯與職涯、自造出公民素養」。教育與人生的各個階段完全對應:在進入學校前叫「學前教育」,在進入學校後叫「學校教育」,在離開學校之後叫「終身學習」。所以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設有學前教育組、國中小組、高中組;教育部本部設有技職司、高教司、終身教育司。

台灣社會整體公共治理,有系統性過度右傾的問題。這使得整個社會對青年非常不友善,不但房價太高,生養太貴,對長輩照顧的負擔過重,而且以招商引資為由,讓租稅負擔率偏低,並形成青年低薪與失業的困局。如果要改變這種「社會典範」,改走「中間偏左」的治理路徑,則非從整個治理思維與人民價值觀修改不可。再加上,由於租稅負擔率偏低,各領域要推動改革,立刻就碰到「沒有錢支持進步政策」的問題。只有教育界因為受《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政府收入必須有 23% 以上用於教育的保護,使得推動進步的教育政策,稍有寬裕的經費可以真正地著手施行,實在是「撬動」台灣社會「相變」的良好支點。

在第五訴求下,聯盟列出了九個議題,以下簡述它們與各教育子部門的相關性:

一、加課資本利得稅,租稅負擔率恢復到 18%

與社會領域中的歷史、地理、經濟、金融、社運高度相關。

二、發展全民國防教育

教育部本部「學生及特殊教育司」之下設有「全民國防教育科」,而《全民國防教育法》更規定各級教育中,均應以相應安排全民國防教育。

三、居住正義

在金融資本主義之下,房子成為了大型的「水泥鑄幣」,是將財富由普羅抽往前 1%~10% 資本家的主要工具之一。結果導致年輕人買不起房子,甚至租不起房子。所以應該在數學領域,社會領域中,導入「不歪樓理財」課程,並讓青年理解,只有透過青年世代團結才能修改制度,改變命運。

四、長輩長期照護

台灣本身照顧人力不足,需要外國照服員來幫助我們照顀長輩。但台灣的喘息申請日數,卻連週休一日的勞動條件都不提供。我們的「社會領域」課程應該教導國人「了解他者、接納他者、善待他者」,讓台灣走進多元社會,與新住民或移工和諧相處。

其次,每一位國人同胞都有分擔照顧自家長者的需要與責任,但怎麼照顧、各項協助資源在哪裡?應該提供多少 GDP 來維運長照體系?這些現在學校都還沒教,終身學習資源也貧乏,當然是教育有待迎頭趕上的重大課題。

五、公共托育

只有讓學前教育公共化,才能讓青年們敢生!不過這就需要整合各方資源,建設完善的公共托育網絡與彈性公托政策。

六、學校教育改革

台灣的學校教育,陷在「教學典範」當中太深,與人類社會的發展,落差越來越大。而當前台灣國中與小學每年每生的單位成本已經超過 20 萬,完全有條件導入「自主學習」典範,這樣青年就不用付昂貴的學費,去自己的小孩去唸體制外的實驗教育,才有機會讓子女接受到能適應當代的教育。

七、終身彈性學習

聯盟主張結合六種學習節點:大學增加學習彈性、以青年為主要客群的社區大學課程、新的職業訓練內涵、結合企業培訓能量、獨立教育工作者社群、具有職涯探索功能的高中課程,全塑成為青年彈性學習的網絡,不但具有公共性,而且能彼此相通。

八、尊嚴就業

這件事應該分兩部分討論:第一方面,教育部的高教司、技職司、青年署,推動青年就業與激勵創業,本就是它們的業管內涵,只是須要做到位,做的更深入。

第二方面,目前台灣普遍有工時過長、職場不平等的問題,學生本就該在社會領域與綜合領域中,提高勞權意識,學習修改不合理社會制度。

九、長遠而言,推動以能源為本位的基本收入制度

這與自然領域的能源以及社會領域的 STS 都有關係。而怎麼實施才可行,更涉及社會領域的歷史、地理、法律、政治、經濟等全部主題。


【附錄2】

青年彈性學習網絡三課程區塊舉隅

終身學習節點大學實驗教育


★不歪樓理財合作
手機攝影合作
WEB 3.0(一)合作
手機拆解
與簡易維修
跨境電商
新農業
新漁業





★全民國防合作
兩岸公民社會
★永續環境
河川治理
☆待定向青少
年自主學習
合作
台灣地熱
與黑潮
合作
在地區域電網
同村共養教育




★近未來
數位公民
合作
☆生成式AI
與自主學習
合作
WEB3.0(二)合作
★自由軟體
與3D建模
合作
近未來與
城鄉重定位

【附錄3】

B5G / 6G 商用後的生活場景

上圖取自工業技術研究院

B5G 是指 Beyond 5G 的意思,這是介於 5G 與 6G 之間的的中介無線通信協定,也是台灣目前發展低軌衛星所採用的通信協定。

B5G / 6G 通信,都是以低軌衛星為骨幹的通信。另一個特性就是極低延遲,即百萬分之一秒的延遲,目標是支援智慧工廠、自駕車、機器人、混合實境等新應用。

台灣發展低軌衛星,除了是為了因應「國土防衛」時,海纜被切斷,通訊系統遭破壞,還能夠維持重要通信、指揮、調度等用途之外,也是國土發展,地方創生的重要基礎。

行動通訊標準發展列表

傳輸質量與運用提升倍率年份
1G2kbps,類比訊號,行動電話系統突破「定點」的限制--1980
2G64kbps,數位訊號,語音傳輸、簡訊時代30倍1990
3G384kbps,瀏覽網站與串流音樂6倍2000
4G100Mbps(10,240kbps),應用程式(App)盛行,帶動智慧型手機普及27倍2010
5G10Gbps(1,048,576kbps),物聯網,零時差互動100倍2021
6G1Tbps,極致低延遲:支援智慧工廠、自駕車、機器人、混合實境等新應用;
全球覆蓋:衛星和衛星間直接通訊,不同衛星系統間相互切換、漫遊。
100倍2030

B5G / 6G 對非都會區生活機能的影響

  1. 資訊流:不再有山谷、海面沒有訊號的問題。
  2. 物流:每週以自駕車固定路線補給,配合無人機,可以大幅降低非都會地區物流不便的問題。
  3. 醫療:遠距醫療可以大幅縮小城鄉醫療資源的落差。
  4. 教育:還要看政府的態度。

當非都會區生活機能不便的狀況舒解,其生態優勢與景觀優勢就會開始抬頭。